中国精算研究院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保险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研究生培养研讨会暨校外导师聘任仪式

发布时间:2025-01-15 11:31    浏览次数:[]

2025年1月11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2025年研究生培养研讨会暨校外导师聘任仪式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202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教授出席会议,保险学院的40余位校外导师、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以及相关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主旨演讲和校外导师聘任仪式、“智能+保险”与“养老+长护”圆桌论坛两个阶段,分别由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副院长郑苏晋教授和王丽珍教授主持。

图1 会议现场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教授代表学校对出席会议的校外导师和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对各位校外导师长期以来对学校学院工作的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他肯定了保险学院在落实双导师制,做实校外导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回顾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保险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期待各位校外导师能够继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行业经验,为保险学院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图2 李涛副校长致辞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侯晋女士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科学管理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她表示,“新国十条”内涵丰富,是保险行业防范风险、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每个保险从业者都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做好贯彻落实。当前寿险经营应注重利率风险管理,提升供给能力,通过主动宣传强化公众保险认知,共同培育符合寿险规律特点的评价环境。

图3 侯晋女士作主旨演讲

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戴曙燕女士以“穿越周期,从高速到高质”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她表示,产险业近十年面临着规模由中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由外延转向内卷等问题,行业急需找到第二增长曲线,重塑行业生态,平衡好消费者获得感与行业可持续经营,中小险企实现长期健康生存,优化行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秩序等等。她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坚持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

图4 戴曙燕女士作主旨演讲

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周桦教授作人才培养报告。他从学院基本情况、未来发展目标、未来发展的初步举措和思路等方面向与会嘉宾全方位介绍了保险学院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成绩和未来发展目标。他指出,保险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长期与行业紧密合作,推动科研与教学改革创新,旨在建成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保险学院。

图5 周桦教授作人才培养报告

在聘任仪式上,郑苏晋教授宣读了2025年新聘任的校外导师名单。本次新聘任的20余位校外导师均为金融保险业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专家,具有丰富的金融、保险从业经验。院长周桦教授、副院长王丽珍教授共同为本次聘任的校外导师们颁发聘书并合影。各位校外导师分享了与保险学院多年交流合作的感悟,表达了受聘的喜悦和对同学们的殷切期盼,并表示将竭诚为保险学院和学生提供全力帮助,与学院一道,为保险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尽心尽力,贡献力量。

图6 校外导师聘任

图7 郑苏晋教授主持

圆桌论坛环节由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副院长王丽珍教授主持,分为“智能+保险”和“养老+长护”两场。

图8 王丽珍教授主持

第一场圆桌论坛邀请了深轻科技创始人钱中琦先生、法再集团Beetech副总经理陈卓先生、泰康人寿科技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周雄志先生、人保财险赵旭先生、飞鸟鱼科技首席执行官张璞先生、保险学院郑敏副教授就“智能+保险”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风险管理与保险系系主任马冰副教授主持该环节。

图9 “智能+保险”圆桌论坛

图10 马冰副教授主持

郑敏老师认为,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理性与好奇心,主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师生需要共同努力,探索人工智能在保险业务场景中的应用。钱中琦先生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助力加速计算的看法,表示计算加速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保险行业的发展模式,而深轻科技正致力于将算得快和算得准有机结合,构建数据之间联系的底层模型,重塑量化模型的建立方式。陈卓先生表示,虽然人工智能在精算领域尚未出现革命性尝试,但在降低人力成本和优化理赔方面已有显著成效。精算师专业的复杂判断能力仍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周雄志先生则强调了人机协同的价值,提倡通过不断实践来提升效率,保持敏锐度和学习能力。赵旭先生指出,人工智能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能提高保险产品触达率和销售效率,还能优化公司内部流程,降低成本,但科技应作为工具而非目的,创新需建立在安全与合法性基础之上。张璞先生谈到,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行业特别是财险行业的生态,不仅能促进可保风险的识别,还推动了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广大保险学子需要掌握多领域快速学习的能力,助力人工智能产业级应用。

第二场圆桌论坛邀请了邮储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分析处处长娄飞鹏先生、泰康养老战略企划部副总经理刘方涛先生、北京济安金信科技副总经理闫化海先生、预远科技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保险学院褚福灵教授、保险学院徐景峰教授就“养老+长护”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张楠楠副教授主持该环节。

图11 “养老+长护”圆桌论坛

图12 张楠楠副教授主持

娄飞鹏先生指出,银行在养老金融方面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但也面临着数字鸿沟和金融知识普及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方涛先生从三支柱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商业保险年金的作用,指出商业保险年金是对保险公司开发的第三支柱产品的统称,是2025年寿险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闫化海先生分析了养老金的资产配置问题,建议从持有期限、风险偏好、预期收益三个维度来选择投资工具,强调年金保险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活多久领多久,是最适合长期养老的投资产品。于扬先生分享了科技赋能养老保险的经验,特别提到了PenTech(Pension Technology)的应用。他提出利用数字化工具整合社保数据和行业供应商信息,建立独立理财师和智能投顾平台帮助公众更好地进行跨生命周期的养老财富规划。褚福灵教授强调了个人养老金与第三支柱之间的区别,指出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某些人群而言是必要的补充,认为应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徐景峰教授谈到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增长与当前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提出未来长护市场体量仍将不断增长,可以利用精算技术管理支付的相关风险,提倡采用寿险转长护等创新模式推动行业发展。

周桦院长进行了大会总结发言,对全体与会嘉宾、主旨演讲人、圆桌论坛嘉宾、工作人员和参会师生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图13 与会人员合影

保险学院自2011年招收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双导师制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自2024年1月6日举行校外导师聘任仪式以来,校外导师积极参与培养方案修订和人才培养研讨会、参与“风险管理与保险论坛”和“风险管理创新实践讲堂”、讲授《保险科技》《保险企业运营与管理》等课程、合作开发《精算学基础》《寿险精算实务》等高水平金课、共建产教研融合创新实践基地等,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生培养研讨会暨校外导师聘任仪式成功举办,为校外导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进一步交流平台,促进了校内外导师合作交流与双向互动,将助力保险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撰稿:王维、吴卓远、王兆易;审稿:郑苏晋;编辑:薛丽娜;审核:周桦;)